唯理通讯推荐精选自互联网的深度文本。我们希望这些内容传播富有思考的声音,并促进订阅者对社会议题的关注。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仍有独立思考的可能。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内容,欢迎邀请更多朋友

订阅我们

| 通讯专栏系列之二 |
科技、人类、社会

唯理通讯的订阅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的这一期通讯属于我们继“她的声音”专栏后新推出的专栏——“科技、人类、社会”。

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再到现代社会的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化。每一个变化都影响着人和人、人和非人的关系和互动,塑造出不同的社会形态,更驱使着我们不停地发出叩问:人类到底是什么?科学技术是好还是坏?我们应该如何想象未来?

当今,人脸识别、微信付款、监控摄像头等技术充斥着现代社会,科技在重塑它与人类的关系时,我们对于科技也需要抱有更加开放的理解。科学技术不仅是发展的成果和人类探索未知的工具,它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思索人类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当科技不断对我们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塑造时,它也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可能性。

在这个专栏,我们将一起探究科学技术与政治、历史、社会、法律、宗教、艺术等的交汇。如果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无法逆转,起码我们能在岸边驻足片刻,给自己几篇文章的时间,凝视过去和未来。

【科技人类社会】专栏

第一期|科幻小说:写在想象与现实之间

本期介绍:

科幻小说似乎是关于未来的叙述,充满了人类对科技发展的想象。但当我们好像已经到达过去科幻小说所描写的“未来”时,,不禁环顾四周:我们现在的世界和前人科幻里的世界到底离多远?这一期专栏通讯,我们将聚焦于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作为一种思考角度,也作为一种社会行动--与人们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些文字用一种科学的想象来回应一些关于现代化、进步发展、人类本质等等的问题。这些也许永远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也可能带有种族、性别、文化的社会偏见,但这不妨碍我们透过科幻小说的视角,一直追问下去。

这期的通讯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从科幻的发展历史开始说起,再看看科幻作品和现实呼应,最后批判性地看待这个文学传统中容易被忽视的声音和局限性。 在每个部分的开头是精选的【推荐必读】的文章;在通讯的末尾,我们也选取了作为延伸阅读的文章。


本期编辑:苏恺晴、唐奕雯、袁源
*孙冠华、卓粤、尹富康、周王宸、Zorina亦对本期通讯有所贡献

一、 科幻小说发展历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本期推荐必读】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寓言:当代中国科幻中的文化政治》
作者:夏茄    来源:苦劳网    图源:中国作家网   阅读时间:20分钟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已经上百年,并且拥有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这篇文章提出,科幻作品的思想内核与当时文章所在文化环境是互相呼应的。20世纪初民族自强的反殖民主义和新中国成立背景下,科学幻想中饱含对现代化的渴求;改革开放后全球化又使得中国科幻作家关心的不只是狭义的人,更有超越种族和国界的“全人类”。在这个中国崛起和叙事转变的过程中,也充满了人类文明进步和民族想象共同体的讨论。这些发展和变化不只在于科幻小说的题材和框架本身,更是国际关系和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

详细阅读

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作者:吴岩 来源:中国作家网    图源:Jacques Faria,搜狐网    阅读时间:20分钟

科幻作家吴岩在这篇文章里梳理了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历史,并把发展历程分成了萌芽初创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四个阶段,简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和作品、科幻思潮特点。
详细阅读

阿瑟·克拉克诞辰100 周年,“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
作者:魏倩 来源:好奇心日报    图源:Open Culture    阅读时间:18分钟

1940年代到1960年代间的20年被誉为美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也是美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阿瑟克拉克的小说正是那个时代的绝佳注脚,他小说的现实性与技术性开拓了“硬科幻”与“近未来”和乐观风格的可能性。选文介绍了阿瑟克拉克的生平与小说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并对克拉克的代表作进行了导读推荐。
详细阅读
二、“超越了现实的现实”:
科幻小说如何叩问人类直面的当下?
【本期推荐必读】

《穷人清退、工厂改制和幽暗意识:科幻小说能够书写现实吗?》
作者:董子琪  来源:界面文化  图源:科幻世界杂志社  阅读时间:15分钟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两篇时间旅行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并指出人和人之间身份认同、思想、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两篇小说中不仅有冷冻人体技术、时空坍塌这样在想象中的设定,还涉及到了穷人清退和工厂改制的现实问题。比起宏大的宇宙描绘,这两个科幻故事更关注个体在这些背景下面对的问题和选择,从而得以书写主流文学中很少触碰的话题。这样的“反乌托邦”色彩也被称为幽暗意识。
详细阅读

2020生存指南:如何应对一个充满暴力和仇恨的未来
作者:林赖赖  来源:尖椒部落 图源:The Golden Chain  阅读时间:20分钟

非裔作家Octavia Butler在上世纪90年代写了一本设定于2020年代加州的科幻小说。在当下回望,有许多“预言“已经变成现实。这篇文章通过梳理小说《播种者的预言》的情节,反思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资本主义下的新型奴隶制、贫富差距催生的街头运动、极右派上台后的政治压迫等等。科幻故事在这些问题面前,正如文章的摘要所说,“不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也拒绝编织一个美好的未来乌托邦。”
详细阅读

弗兰肯斯坦如何定义了恐怖| 单读
作者:    来源: 单读   图源: 单读    阅读时间: 12分钟

两百年前,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科幻小说诞生——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创作完成。自创作以来,小说里怪物的形象就在现代西方语境中代表着触及灵魂的惊悚和恐怖,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种“Franken”文化。本文梳理了两百年来这本小说是如何一步一步塑造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人类本性的叩问,并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实现自我的内部更新。《弗兰肯斯坦》不仅仅是一本恐怖小说,在两百年后各类有关它的作品改变与讨论依然层出不穷,它所表达的内核被一次次加深强化,对现在我们对于科幻小说、科技与恐怖的认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详细阅读
三、主流之外:
科幻小说的边缘声音
【本期推荐必读】

《科幻中的女性主义书写》
作者:陈楸帆    来源:光明日报    图源:Red Wedge Magazine   阅读时间:8分钟

科学与科技被认为是中性的,与此同时也被认为是去性别化的。那么,科幻写作是解决性别不平等的灵药吗?通过梳理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思想,这篇文章展现了科学科技中固有的性别偏见,也指出有不少女性主义作家利用科幻小说作为构想一个性别平等的未来的手段,展现了性和性别的在科幻小说中的可能性。

详细阅读


我们和新世代科幻作家郝景芳聊了聊她的“平衡论”

作者:胡勇   来源:钛媒体    图源:凯迪社区、视觉中国   阅读时间:15分钟

《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不仅是一位80后科幻作家,也是一位公益参与者。这篇钛媒体与中国新世代科幻的代表人物的独家访谈,从科幻作家的角度评论当代科幻文化、女性小说家的地位、生活与创作的关系等等。这篇采访不仅涉及到了她作为科幻作家的身份,也探讨了郝景芳科幻作家以外的身份和生活对她的创作、感知产生的影响,这也导致了她与上一个世代“硬科幻”风格的差异。

详细阅读


TED Talk: 想像未来非洲的科幻小说

讲者:Nnedi Okorafor    来源:TED    图源:TED    演讲时长:9分钟

科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是西方白人作家的专利。美籍尼日利亚作家Nnedi Okorafor 在这个TED演讲中读了自己两部作品(《Binti》和《Lagoon》)的节选部分。作为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的代表人物,Okorafor说非洲未来主义也许是科幻小说的其中一种形式,都推测关于社会、科技和政治的关系,但与此同时,这些故事的基础源自于非洲自己的土壤,正如Okorafor所说,“我的科幻小说的来源不同 - 它出自非洲”。

详细阅读
延伸阅读

科幻小说与现实

科幻·后现代·后人类

中国科幻小说是怎样被“杀死”的?

于冰轮:清末科幻中的极地乌托邦

从古至今,科幻小说一直为穆斯林世界所钟爱

全球观察丨科幻文学与公共决策:科幻如何改变现实政治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