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唯理教育简报定期呈现我们对于教育新闻、评论与研究的精选,希望为读者提供独特视角的教育动态。

订阅我们

本期编辑: 陈恒一、尹富康、孙冠华

写在前面

本月,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声称“文科生太多会让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激起了热烈讨论,界面文化的一篇文章回应了这一论点,并指出文科思维在面对技术发展和社会挑战时的重要性。此外,本期还挑选了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逐步统一的相关新闻,以及《报导者》对通过多元入学途径考上台湾大学而成为新闻人物的大学生的深度采访。

| 教育新闻 |

央行工作论文抛出新观点:文科生太多会让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来源:网易研究局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文章重点在于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然而在文章的结尾,突然抛出了“(需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的观点。这一观点在文章中并没有其他论据支持,但并不影响其在网络上被热烈讨论。
在“文科生太多”论点提出的当页,该论文还引用了如“老话讲,爹戳戳一个,娘戳戳一窝,所以教育好母亲比教育其他人事半功倍”这样的观点。

详细阅读

因手机引发学生坠亡,学校该如何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4月9日上午,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八年级学生胡某在校跳楼身亡。胡某父亲胡富昌在微博实名发文表示,女儿跳楼的起因是班主任老师在同学两次告密胡某携手机入校后,约谈胡某,并在家长已到达学校的情况下,要求家长在校门口等待,继续搜查,最终导致女儿选择轻生。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曾与家属进行沟通,家属提出应结合现有微信、聊天记录以及警方的调查笔录等证据,还原事实真相,了解事发前刺激孩子轻生的具体情况。胡富昌表示,校方在沟通过程中并未进行道歉,也始终拒绝承认学校负有责任。对于家属关心的事发过程,校方负责人同样未进行回应。
图源:网络

详细阅读

教育部:2022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中旧教材将逐年退出教学用书目录
来源:芥末堆/教育部

据教育部4月12日发布的通知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这三门课程全部使用统编教材,小学科学一至五年级使用根据2017年印发的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六年级教材可沿用原选用版本教材,在高中阶段,国家课程的新旧教材将并行一段时期,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旧教材将逐年退出目录。此外,通知强调,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

图源:网络

详细阅读
| 教育评论 |

为什么我们将永远需要文科专业?
来源:界面文化  作者:林子人
阅读时间:10分钟

学文科真的没用吗?事实并非如此。在急速进化的高科技未来,是那些“人之所以为人”的素质——智性上的好奇心、创造力、同理心、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让我们保持竞争优势,而这些素质,很多正是文科着力培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飞速迭代进化极有可能颠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石,为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这些问题不是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或电脑前的程序员可以独自解决的,他们需要与人文社科专业人士携手并进,共同找到答案。

详细阅读

5年前,他48級分繁星上台大
来源:报导者  作者:張嘉恩
阅读时间:18分钟

5年前,来自苗栗卓兰高中的詹俊宥透过繁星计划,以5考科共48级分录取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这是历年繁星一般生最低录取台大的分数当年放榜后,曾引发各界批评与激烈讨论。五年之后,当年在风波当中就读的詹俊宥已经毕业,而繁星计划已愈來愈被家长和师生接受,也被视为一个开启能力多元想象的计划和接纳多元人才的升学管道。本篇文章重新追踪詹俊宥从大学到就业的历程,回顾曾不被看好的他,在大学里走过哪些路,遇见哪些人,成为什么样的自己。5年前的詹俊宥和同样的繁星生,心中背了什么包袱?而社会对于分数等同能力的封印,需要多少时间来解除?

图源:报导者

详细阅读

是文化缺乏,还是文化差异?辛静婷挖掘原住民学童的“多元读写素养”与“知识基金”
来源:人文᛫岛屿  作者:邱钰玲
阅读时间:8分钟

台湾的教育学者幸静婷以“社会文化取向的读写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孩子的读写能力的资源不限于纸本,也能从生活、社会、文化中习得,而“多元读写素养”(multiple literacies)和“知识基金”(funds of knowledge)是其中的核心概念。幸静婷实地走访了原住民部落,发现原住民儿童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长辈会通过讲故事、唱歌、祭祀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们在日常采集野菜、编织、农作的同时学到了能维持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幸静婷认为应该尊重不同族群的多元教养方式,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继承族群文化,同时融入主流文化。

图源:人文᛫岛屿

详细阅读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唯理中国观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欢迎读者的任何建议与想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