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彭粲 | 辛雅歌 |
尹富康 | 吴天凡 |
陈响 | 孙冠华 |

唯理教育简报定期呈现我们对于
教育新闻、评论与研究的精选,
希望为读者提供独到的教育观察。

订阅我们 - 历史通讯

写在前面

面对光鲜绚丽的人生“范本”,似乎很难不被焦虑的洪流裹挟。
为何其他孩子可以在学习上如鱼得水?为何其他家长能够在城市中为孩子争取到优质的资源?为何别人能够天生便拥有自己考上大学后千辛万苦取得的生活?
在本期教育简报中,我们将试图以西湖大学本科办学的新闻为引,从教育体制机制层面探寻这类问题的解答。
祝阅读愉快!

| 新闻与资讯 |
办学四年,西湖大学首招本科生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杨蕊菡 韩谦
阅读时间:8分钟

作为一个自出场起便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创新尝试,西湖大学此前招收培养的均为博士研究生。今年,西湖大学首度面向浙江省内招收本科生,大胆探路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实践路径。在校方看来,设置通识教育和贯通培养机制的目的是反对内卷,最终乃是要使学生真正探寻到自身兴趣,并在这一领域有所见地。
详细阅读
| 记录与评论 |
中国家长,在学习困难门诊学会“躺平”|谷雨
来源: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作者:陈晓妍
阅读时间:20分钟

以多动症为代表的学习困难症让许多家庭的生活变为战场,并使得家长和孩子被焦虑、抑郁、责骂裹挟。然而值得思索的问题是,为什么分数一定要如此之高?成绩不好就一定没有能力或没有好的未来?《不正常的人?台湾精神医学与现代性的治理》一书如是写道:“就是在一个过度将学业成绩表现等于能力的社会体制中,孩子学业成绩不佳,才会被视为功能减损,或是才会引发他人负面的反应,致使孩子遭致挫折。” 当家长开始反思这种评价机制并接受孩子不善学习的天性时,一切才会悄悄变好。


图源原文(视觉中国)


“如果没有学习生活,多动症孩子或许是最快活的一群人。在很多家长的描述中,快乐仿佛是这类孩子的某种天赋。一位妈妈形容7岁的女儿,像一只快乐小鸟,每天自娱自乐,时而哈哈大笑,一家人都被会她的情绪感染。”


详细阅读
上大学,还能改变贫困学生的命运吗?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王姗
阅读时间:10分钟


艾苓是绥化学院的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她就读且就职的这所二本大学是当地唯一的一所高校,这里的贫困生一直都占40%左右。从2017年开始,她采访了超过200名绥化学院师生,最终以自述体形式写下了56个贫困二本生的故事,集结出版成书《我教过的苦孩子》。艾苓认为,在阶级固化的趋势下,教育仍然可以改变贫困生的命运,或至少能让他们获得与命运搏击的筹码。在多数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可能是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努力打拼的结果。


图源原文(《念书的孩子》剧照)


“我的这些学生,可能在物质上确实比以往改善了不少,但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紧迫感,他们很难松弛下来。”


详细阅读
县城妈妈,「逃离」县城
来源:人物 作者:钟艺璇
阅读时间:12分钟


困在妻子、母亲、县城女人三重身份中的她们,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了远方城市中的“成功妈妈”范本。当另一种生活突然近在咫尺,县城妈妈们所面对的,是既割裂,又千丝万缕的两个世界。她们既看到了培养出一个「精英牛娃」的诱惑与焦虑,也看到了自己所遭遇的话语权、婚姻、母职焦虑等困境。在各自作为县城妈妈相似又不同的生活中,她们在试图进行着自己的“逃离”。


图源原文


“这是一个巨大而沉默的群体。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约2.5亿人常住在县城里,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县城妈妈们。她们多数在县城出生,又在县城实现多个社会角色的转换,完成家庭、生育,直至所有的人生。”


详细阅读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唯理中国观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欢迎读者的任何建议与想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