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尹富康 | 田雨 | 程佳慧
吴天凡 | 孙冠华 | Selina

唯理教育简报定期呈现我们对于
教育新闻、评论与研究的精选,
希望为读者提供独到的教育观察。

订阅我们 - 历史通讯

写在前面

进入八月,高考录取结果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炉,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神经。本期教育简报聚焦高考,关注火爆的志愿填报产业链、城乡间的教育资源鸿沟、高考之外的非传统教育模式以及网友创造出的带有戏谑和无奈的虚拟“山河大学”。其中,高考志愿填报带来的是无尽的选择与期望,却也伴随着焦虑与不安。在这个关乎命运的十字路口,学生们面临着信息不对等、资源不足的挑战,选择的压力沉重如山。而占全国学生总数过半的县中学生,似乎从教育的最开始就注定被这场“终极较量”拒之门外,得不到入场券。

面对教育现实中的不足和挑战,我们希望能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关注与思考。

| 新闻与评论 |
“专家”速成,收费上万,一文看懂高考志愿填报“钱”景
来源:钛媒体  作者:刘亚宁 孙骋
高考志愿填报在决定考生命运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催生了巨大的市场。近几年来,除传统教育辅导行业的线下机构外,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入局,产品从免费的模拟填报系统到数万元的VIP规划服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现存高考志愿相关企业2597家;但行业火热的同时,报考咨询市场乱象丛生,业内机构鱼龙混杂,指导老师水平良莠不齐。
详细阅读
“山河大学”火了,考生为啥自发玩梗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蒋子文 贾铖
在高考志愿填报之际,一所虚构的“山河大学”出现在网络视域中,从一开始的粗糙提案,“山河大学”的热度逐步积累,成为被广泛谈论的话题,乃至校徽校训等更全备的信息都被创生出来。在为网友的调侃与造梗付之一笑之外,“山河大学”背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应试教育竞争激烈以及考生普遍面临重压的现状,更需要我们予以关注与反思,而考生们心酸的理想主义和对教育的愿景,也仍然需要现实的举措和完善的制度来回应。
详细阅读
| 记录与评论 |
742分报专科引争议背后:中考分流后,上本科的其他路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蒋敏玉

阅读时间:15分钟
在普通应试教育的单行道外,中国各地在积极探索其他教育模式的可能,职业教育中“中本贯通”的模式已经在部分地区试行,在竞争内卷强压下的体制内学生,也开始尝试走上这一条不同寻常的教育支流,希望借此逃离繁重的竞争压力和内卷带来的焦虑。然而,失去了高考指挥棒的“中本贯通”生,如何应对过早定下的职业选择,如何适应还未成熟的培养体系,如何面对来自文凭社会的质疑仍然需要且行且思考。


图源网络

“对参与试点的中职和本科学校来说,中本贯通的吸引力在于能为学校提供更多及更优质的生源,但如没有政府层面的监督引导,对学生的培养很容易陷入放养状态。”


详细阅读
高考之外,县城中学里“被剩下的孩子”
来源:青年志Youthology  作者:青青子
阅读时间:15分钟


“县中教育”是唯理通讯中常常提及的话题,中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他们的命运是最真实的中国教育底色。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致力于研究教育政策,2019年到2022年之间她带着学生辗转在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县域的学校做调研,试图厘清一个困扰她多年的问题:在社会高速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为什么县里的学生反而越来越跟不上步伐?


图源原文

“他们的特征由此以群体化方式凸显,贫困、病痛、辍学、就业难等语汇就这样形成了固定的联结,在县中孩子的生活里交替出现。”


详细阅读
“重男轻女”下,为什么中国家长对女孩的课外教育花钱更多?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驳静
阅读时间:10分钟


调查显示中国当前的出生性别比仍然严重失衡,中国家庭似乎依然偏好男孩,但在对儿童校外教育投入的调查中却发现更加占优的是女孩。魏钦恭与张佳楠对此现象进行了定量的调查和研究,他们指出:在粗糙的“重男轻女”的论断背后,性别偏好其实有多维的范畴,在“教育投入”的细节背后也关联了更大的中国家庭的结构性变化,“女性教育资源占优”的现象背后仍然留有复杂的家庭、社会与历史的动因有待深入探索。


图源《来自兄弟的“让渡”和母亲的“馈赠”:校外教育投入中的女孩占优现象与家庭偏好逻辑》


“在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女孩的家庭效用增强了,与此同时,母亲相对地位也提升了,这两者都在推动家庭性别偏好逻辑的转变上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详细阅读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唯理中国观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欢迎读者的任何建议与想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