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我们 - 历史通讯
在之前的简报中,我们提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关注大理的创新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本期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创新教育的主题,带你了解张子一的教育经历。当她6岁时,她被送进一所位于森林中的寄宿小学,开始接受创新教育。然而,在她9岁时,家庭发生变故,经济问题迫使她离开了森林小学,回到了公立学校。在新的标准教育体系下,她曾经接受的认知框架被彻底颠覆,她感到自己难以融入集体。 在采访中,她坦诚地回答了一些共通的问题。在1990年代,教育家提供了一种怎样的创新教育?当孩子回到公立学校后,他们应该如何应对两种不同教育体系和秩序之间的差异?此外,尽管已经过去30年,教育如何在一个人身上留下持久的影响?这些问题将在本期中进行深入探讨。
“在那里,语文首先教给我们的是诚实。在前三年的语文教育中,我没有在纸上写过任何一句言不由衷的话。” “没有任何人会限制你说「不可以」或者「不安全」,总之,什么都可以探索,什么都可以创造。”
“你读你的Happy school,我读我的水硕,我们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 纪念自己和孩子在香港同时开学。”
美国东部时间8月28日下午,34岁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生齐太磊枪杀了自己的导师严资杰。齐太磊如何累积了杀机目前尚无法确定。但是对于导师严资杰的死亡,所有受访者都表现出了明确的悲伤和惋惜。在导师、同学和学生眼中,严资杰温和有礼,学术成绩优异。不过在旅美求学、成家立业的15年间,这位农家出身的学子也面临着极难把控的压力。当原本以个人学术为重心的旅美生活融入了家庭和教学的因素,世俗意义上的体面和成功已不再完全取决于自身学术素养。 图源原文
“尽管家庭压力重重,严资杰也尽力将家事对学术研究的影响降到最低。一位跟着严资杰实习并成功发表了学术论文的大四学生告诉北卡教堂山分校校报《柏油脚跟日报》,导师常常带着现年7岁和2岁的女儿来实验室,父女之间的对话充满爱意。在每周同严资杰的视频会议上,这位学生总能在背景中听到他的女儿们传出的笑声。”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