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尹富康 | 田雨 | 程佳慧
吴天凡 | Selina

唯理教育简报定期呈现我们对于
教育新闻、评论与研究的精选,
希望为读者提供独到的教育观察。

订阅我们 - 历史通讯

写在前面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成为了新一年里诸多年轻人的心声与梦想。在目标高度趋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困在单一的“轨道”中,对脚下的方向心生犹疑又不敢越轨半步。在社会的竞技场中如此,在应试教育中更是如此。但如今轨道本身开始撼动:昔日为送孩子入园绞尽脑汁的父母发现,幼儿园一夜倒闭;争相考研上岸的学生发现,一纸更高的文凭未必能送来工作与财富向上的阶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轨道出走,走向人生的旷野,去发现更多的可能。

| 新闻与评论 |
专家谈“教育减负”:学生负担重的源头在社会,不在教育
来源:澎湃人物  作者:程婷

阅读时间:3分钟
近期中国教育领域展开了对"教育减负"相关问题的探讨,专家们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而非单纯在于教育本身,当前教育体系存在着过于功利化、考试导向过重等问题,导致学生负担增加,即使实施了"双减"政策,学生负担依然沉重。要从源头上进行教育减负,需要进行实质性的教育制度变革,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育生态,推进多样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是仅仅追求考试成绩同时,政府应该积极介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引导教育朝着健康、多元的方向发展。

图源网络

“我们的教育生态在很多地方已经被破坏了,以升学第一为目标,而不是育人第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德智体美劳的体系被肢解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质化了。家庭教育则是补课、作业。”


详细阅读
| 记录与评论 |
接连倒闭的幼儿园,打乱海淀家长的教育大计
来源:看客inSight  作者:阿湾

阅读时间:10分钟
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幼儿园成为首批受冲击的教育机构。在北京海淀区,家长们尤其感受到了因幼儿园关闭潮引起的焦虑。本文描绘了几位父母在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子女求学所面临的真实挑战。其中有的父母为了确保孩子能顺利入学,不得不搬家从海淀迁至通州;而还有的父母则在两城之间奔波,提前数年为孩子准备居住证和其他上学必需的文件。在这个时代浪潮中,少数人能敏锐地洞察到趋势并抓住机会,而大多数人则感到疲惫,被迫应对接踵而至的挑战。

图源原文

“直到现在,廖芳的婆婆依然没法理解:我们是海淀孩子,为什么不能在海淀上学?在廖芳丈夫上学的年代,没有复杂的入学规则和顺位。在哪出生就在哪里上学,是老一辈心中的铁律。廖芳很难向老一辈解释,如今的教育‘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详细阅读
教师是我的主业,怎么变成了副业?
来源:澎湃人物  作者:袁璐  薛昱婷
阅读时间:10分钟


根据北京师大的一项调查,有70.9%的教师呼吁减轻教学负担(数据源自本文)。本文以三四位教师的现实经历将这种过度的教学负担娓娓道来。除了教学,这些教师们还需要面对无数行政任务,如撰写宣传稿、青年大讲堂学生打卡、班主任工作手册、安全记录表以及各种名录繁多的拍照留底打卡,以至于有的人经常晚上累瘫倒在床上。政府一级级的把行政任务压到学校身上,而老师作为这个链条的最低端,承受着最大的压力。可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下压是否是一个渐进渐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从何开始,如何加强的?

图源原文

“她曾经跟家人说自己很累,家人却觉得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次,妈妈陪她去看病,看到她边抽血、边打点滴,还一边跟家长打电话的时候,妈妈才知道‘原来做老师是这样的’。”


详细阅读
延伸阅读:《官方通报“00后”女教师留遗书后去世》
“能考公,为什么要考研?”
来源:看理想  作者:李厚辰
阅读时间:6分钟


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跌至438万,比2022年下降36万人,为连续8年增长后首次下降。与此同时,考公报名人数却继续逐年高速上涨,到达250万人的规模。考研成功率、读研成本、读研体验和职业回报是公认的影响学生决策的几大重要因素。在更深层次上,这种趋势转变也像是一种预言之声,预示着社会对学历崇拜和学历阶梯的重视度下降,而这些信念又恰好关联着我们大多数人“可欲的希望”和社会流动性。


图源网络


“这个社会不再是一个金字塔一样向上攀爬的阶梯,而是一片苦海,人们要的不是获得,而是摆脱。这是一种形态的彻底改变。”



“或许是因为,选择已经太少。即便知晓考公考编已经不再是‘铁饭碗’,即便知道不会有高薪的机会,即便知道体制内工作强度可能比体制外不遑多让。这依然是大部分人唯一可以设想和期待的生活。”


详细阅读
“为给孩子找回课间,我付出了多花30万的代价” | 谷雨
来源:谷雨新闻实验室-腾讯新闻  作者:刘希晰
阅读时间:10分钟


无论被迫还是主动,在社会现实的压力和周围人群的带动下,“鸡娃”与“内卷”变成了一个个家庭的常态,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孩子投身进竞争的人流中。要摆脱争先的执念和从众的惯性,在根深蒂固的文化思维下并非易事,需要更审慎的思考,需要更坚定的意志,也需要对多元的生命样态的想象。本文中呈现了诸多家庭“逃离”的故事,通过他们观念与人生的路径,我们能看到人生丰富多彩的可能。


图源原文


“在疯狂“鸡娃”和“躺平”之间存在着无数条道路,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一条稍微慢一些的路,用一种更符合孩子的科学发育规律、保护好奇心的方式让他学习呢?”


详细阅读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唯理中国观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欢迎读者的任何建议与想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