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研究专业。永远的博雅教育学员,但愿求知欲望的膨胀继续直到永远。笃信“众生皆有佛相”的我,希望每一个人身上的光芒都能放射出來,希望我们所做成为強大的助推力。期待下一场仲夏夜之梦,期待与有趣的你一起共事~

陈昊博

University of Toronto

乐于理解世界。

赵胤光

Vassar College

本科毕业于Swarthmore College学习物理和语言学,现在爱丁堡大学学习理论物理。曾于2015年担任唯理书院讲师。

董金杰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跳出应试教育体制的迷茫少年,不重要的Veritas组委,未久经考验的自由主义者。喜欢数学和物理,弃绝生物化学天坑。喜欢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偶尔翻一翻人文社科书籍。踌躇满志的拖延症患者。高一暑假来到Veritas,十分认同博雅教育理念。

曹佳熙

Reed College

想成为和大家并肩作战的朋友,追求真理、自由,并且好好感受、记录,热烈真挚地爱。希望大家都可以了解博雅教育,从而获得自我完善和更好发展。我绝不交出在Veritas的每个夜晚。要勇敢。要自由。要快乐。

奚含钰

名古屋大学

经济,哲学,神经科学专业。喜欢摇滚,音乐剧,文学,旅行,漫步北京城。坚信博雅教育能够让人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在生活中have a little faith.

李思嘉

University of Chicago

学习政治和媒体研究;喜欢思考人、社会结构、花花草草、理论和诗歌;听港乐、读儿童文学、喜欢散步;相信博雅教育是人和人之间含有欣喜、感动、沉默、尴尬、争吵,但也最真诚的对话。

苏恺晴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ānoa

在上海求学的四川小伙,热爱语言学,喜欢探索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从四川到上海的经历驱使我将博雅教育带给更多的同龄人。最近在研究和思考自己从小说到大的四川话。人生目标是把这个世界看个遍。

尹富康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我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对政治学、文学等都有一定的兴趣并愿意不断地去接触、了解。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同学通过博雅教育去拓展自己的可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更希望可以通过推广博雅教育,让更多人可以对某些学科或议题形成不一样的、更加全面的认识。每个学科都有它“美”之所在,希望能有更多人体会到更多领域的不同魅力。

麦芷棋

中国传媒大学

剑桥哲学系在读的INTJ。来自深圳但“心怀天下”的旅行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看音乐剧和Non-fiction,也经常散步做饭来放空。兴趣主要在哲学与物理、社会学、经济学、艺术的联动。希望自己保持想投身教育事业的初衷,让更多人接触博雅教育出一份力、鼓励理性多维度的社会思考。

陈沛欣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政治学专业,喜欢读书和胡思乱想。对所有学科都抱有极大的热情,新晋爱好是戏剧和生物学。提前症患者,用做饭和健身解压。梦想是腿上有猫,手里有书,锅里咕嘟咕嘟。

冯秋睿

New York University

就读于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爱好做手帐,收集杂志,缝纫扎染植物拓印等DIY,以及收听播客。人生宗旨是绝不只谈一次恋爱,也绝不只钻研一门学科。从高中开始长期从事自然教育/性教育/女童赋能等支教项目,也对永续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议题很感兴趣。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通过博雅教育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天窗。

周紫艳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即将前往新英格兰一所lac女校学习性别研究。纯粹社科人。喜欢探索和讨论关于gender,sexuality的一切话题。喜欢发呆,和不同人聊天,旅行。间歇性理想主义者。非典型INFP。希望能在唯理中国,让更多国内青年受益于博雅教育。

张源

Mount Holyoke College

想学性别研究,媒体研究,比较文学,哲学,喜欢在学科交叉处游离;比起研究作者用了什么symbol更想探讨作者是否是一部作品的fatherly God,认为博雅教育是传播一种用meta-analysis看世界的角度;业余kpop舞者,半专业合唱团成员,专业铲屎官;想学一门南非语言,想变成RBG那样的女权律师,或是Judith Butler那样的学者。

余芷菡

Princeton University

电影,厨艺,摇滚爱好者。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很酷的geek(本意),但现在梦想数不过来,并常常被身边人的多样性感到惊奇,因此对博雅教育产生兴趣。唯理帮助我打开了一扇门,我希望能和唯理一起,把门的钥匙递给更多人。

柏渡

Amherst College

来自浙江杭州,北京大学葡萄牙语专业大一在读。因社科工作坊与Veritas结缘,相信博雅教育是让人“回归”的教育,不仅是回归到求知的纯粹初心,亦是对自我的一次次叩问和发掘。热爱语言和文字,业余玩辩论和击剑。时常在探索中惊异于世界的丰富与奇妙,希冀通过博雅教育逐渐达成自己multi-potentialist的梦想。

陈响

北京大学

美国Mount Holyoke College大二在读,主修心理学,对意识流相关的心理问题,以及一些自我探究和反省式的心理治疗很感兴趣。在参加2020年的唯理线下工作坊之后,我认为博雅教育是试图在现在粗糙的公共讨论环境里寻找到一些真诚的缝隙。我们讨论各种学科,不仅是为了把过去和现在连接,也是为了发现彼此之间最深切的凝结。

张韵杨

Mount Holyoke College

历史学和社会学在读,但其实最喜欢的领域是文化研究。喜欢散步、电影、戏剧,最喜欢和人在夏夜边喝酒边聊天。相信博雅教育从来不应是什么特权,它带给我们对知识的好奇、信心,与责任感。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开放性,一直努力理解具体的人,去相遇、去创造空间,去让对话跨越分歧发生。

彭粲

北京师范大学

在一个较为普通的学校学一个较为普通的专业。在离开了博雅教育很久之后发现世界上还有可以变的很艰涩的计算社会科学和可以玩出很多花样的digital humanties,所以带着一身程序员技术回来了。理想是在学界和工业界无限横跳,偶尔做教授的tech stuff,偶尔写paper,偶尔在公司摸鱼。

王煜卓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高中还没毕业,社会大学在读,飞盘和滑板双专业,辅修社交类桌游。业余爱好文学、电影、德语、写作和思想史。坚信并奉行:我是什么,博雅教育就是什么。

陈子维

New York University

在村里学计算机和经济,喜欢历史、人类学、政治学等一切关于理解人和世界的学科。喜欢猫猫狗狗、戏剧、摇滚乐和在城市遛弯。认同博雅教育理念,想创造一个更平等和包容的世界。

李昀殊

Cornell University

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读中文系,热爱故事和自然,也关心现实和无穷的远方。缓慢地理解世界,并尝试写下一些注脚。感谢博雅教育让我们相互映照,十分希望把这种自由的喜悦带给更多的人。

卞乐茜

辽宁大学

女性与酷儿,爱的初学者,博雅学院人文社科学习者。有记录强迫症,喜欢高歌乱舞,努力看见、感知“边缘”。对正在接受的博雅教育常怀质疑,并期待博雅教育关切“真问题”,连结个体与个体,带去灵性的成长。

陈曦

重庆大学

本科二年级,哲学系。对文史哲、经济学、政治学乃至于一些理工科都很感兴趣且有所涉猎。博雅教育于我而言是突破我专业学科的局限与舒适圈。但是对他人而言,博雅教育应当有更丰富和更个性化的意义。在彼此之间搭建桥梁,探寻自我和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吴天凡

上海师范大学

专业方向是认知科学/语言学,概率辅修拉美研究和舞蹈,定期存在有若干学术方向的兴趣和非学术方向的兴趣,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兴趣。

辛雅歌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北京长大,现居纽约上州。准备Major Philosophy/Media Studies,同时对电影有浓厚的兴趣。摇滚爱好者,在学校搞搞乐队(是一个总想当front man的鼓手)和阿卡贝拉。因为对于技术的话题感兴趣开始关注Web3。一种比较喜欢的对博雅教育对描述是:生命体验的问题化,问题意识的生命化。雷蒙在鼓里。

王艺煊

Vassar College

广东深圳人,所以有丰富的面对回南天和暴雨的经验。老二次元,在纽约读大学,念人类学和历史双专业,也写点码。学术上痴迷于社会主义国家、巫术、苏联笑话及神仙鬼怪有关的一切,正在尝试理解个人和政治生活的关系。最爱睡觉和发呆。终极人生目标是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希望能通过博雅教育对世界输出一些小小的影响。

张心典

Columbia University

英语专业在读,一个热衷于文学理论的INFP

吴远驰

浙江师范大学

学国际学(偏历史学方向),但云南土著昆明家乡宝。多数个人想法和研究兴趣都生根于家乡和过往,永远为这二者读书研究和绘画,也想好好学习东南亚。深受每天午后的阳光启发而目前热烈地存在着,人生至高目标之一就是成为昆明城里的一介行人。私以为博雅教育可以让大多数人思考自己的一生,思考眼前来往的人,让人成为一个人。

袁涵晨

宁波诺丁汉大学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本科在读,通过书籍与通识课程在各个领域穿梭,偏爱文学与历史,崇尚智性的思考与原创性的阐发,乐于让自己置身于求索新知的同温层中,期盼通过博雅教育成为渊博而广阔的人,很高兴从受惠者转变为贡献者参与到博雅教育的实践中!

程佳慧

重庆大学

每天做梦都想回国吃江浙菜的深圳人。伦敦政经国际社会与公共政策在读,热爱教育学,喜欢摄影/马术/旅游/音乐,自学日语中。善于发现细节和好吃的饭店的ISFJ。经历了国内和国际教育,希望尽绵薄之力为未来中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王安若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喜欢音乐、电影、书籍,偶尔倒腾胶片和摄影,渴望平等交谈,期待所有奇遇。博雅教育是我们通向更光明世界的道路,希冀博雅教育的光亮可以带来启发、引起共鸣。

欧颖欣

广州大学

社科人,目前聚焦性别研究但乐衷于探索社科和一切其他学科的交叉。爱音乐剧、爱看番。人生理想是当个做实事的理想主义者。认为博雅教育是人们将知识回归人本身、重拾人与人的连接的必须途径。想要「捧一束花去天边」——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但捧着理想与真心不断向前走下去或许就是意义本身。

凌一涵

Wellesley College

我在布朗大学读大一。专业为哲学和语言学。哲学让我看到太多,也把我与各个学科都联系起来。我希望成为一位有数学和科学头脑的分析哲学家。我近期也对法学产生兴趣,发现哲学可以解决法学问题,法学可以落实哲学的抽象原则。我最喜欢的电视剧是《神秘博士》,也沉醉于金庸的《天龙八部》。我也喜欢旅行和徒步,让壮美的大自然告诉自己的渺小。博雅教育是否是精英教育或许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这些践行它的人的心和行动。

李闻境

Brown University

学Cantonese的北京人;会把生活理论化但坚信「理论和生活都没有答案」,和ambiguity和uncertainty共处的人。从Philosophy, Psychology, Anthropology的视角出发探索一切「边界」,因此时常游离于意识的边缘。做出的选择,接受的教育或许从来不是为了一个确定的答案,只是为了追寻一点变好的可能性,以及,建立真诚连接的可能性。

荣伊颖

Haverford College

专业纯哲,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电影和剧,以及尝试用刚学的语言读书。喜欢庄子、薇依和实证主义。相信在唯理能探索和创造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持续打碎重组对世界的认识。

杨若晨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政经国际关系在读,学习经历横跨三国,小语种爱好者,理想是成为一个全球公民。喜欢探讨女性主义及性别研究,热衷于站在跨学科轨道的交点思考。对电影和音乐剧尤其狂热,内心还住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梦。

刘如一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社会学在读,对各种奇奇怪怪的社会议题都很有兴趣。自从高中和唯理相遇就许下了“总有一天要回来当组委”的约定,希望今后自己能引领更多人了解人文社科的通识。因为眼睛小所以笑起来特别像藏狐,爱好是睡觉和晒太阳,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有用的气氛组吉祥物。

朱梦蝶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PEist, speech & debate enthusiast, acapella alto, 想做最接地气的pop culture philosopher. 研究人类的自述和表达超酷的,博雅教育也是:水里的鱼也想发现海浪是什么样。

李心怡

Oxford University

剑桥大学Human,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专业在读大三学生。学术兴趣纷杂,对世界历史,公共政策,地缘政治,性别研究,比较社会学都浅有涉猎,今后计划研究比较法制史。在学术之外演过话剧,搞过模联,当过专业插画师,玩过cosplay,学过古希腊语,是史同圈唠嗑人,并热爱音乐剧。博雅教育在我看来是一个人发展思想,意趣,及人格的宝贵机会。一辈子能用来做变现的时间太多太多,可真正能够用来求知的年岁屈指可数,而博雅教育便是一间容学子自主思考与求知的教室。虽然这间教室目前经常被拦在高高的价位门槛后,但是作为“有教无类”这一原则的践行者,唯理正在努力让更多学子坐进博雅教育的教室。

张若昀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从哲学伦理与科技到建筑与政经,对一切人文社科与文理跨学科感兴趣。博雅教育对我而言意味着纯粹的学习,打破学科间的死板间隔去寻找灵动的连接。是六只猫的铲屎官,退役的篮球队员,业余的Playback performer。想做一名理想化的现实主义者。

周玥彤

Wellesley College

喜欢到处蹭课的应用心理本科生,比如文化研究、历史地理和东西哲(可惜弄不懂维特根斯坦)。爱好逛庙看展泡图书馆,挚爱Alphonse Mucha。最本质的自我定位是信息搬运工,略有信息洁癖和数字囤积倾向(对于电子书和文献)。我理解的博雅教育是哪怕长不成树、变不成云也没关系,教育也可以是一叶浮萍影响另一叶浮萍,微火虽微,永恒绵长。

赵煜爔

北京林业大学